正剧的魅力

每年的年末、岁初,通常都会有一两部实力大剧受到大多数观众热捧和议论。2020年年末的比重似乎还大了些,已经有了三部——《大秦赋》《装台》《巡回检察组》。三部戏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正剧。虽然《大秦赋》因为秦太后和嫪毐的感情戏有些拖沓,遭到观众调侃;虽然《装台》中不时会夹杂一些喜剧因素;虽然《巡回检察组》中于和伟一开始的“大背头”造型,有点儿过于传奇……但,三部戏的主题都还算“严肃”,也都有着健康的精神诉求,基本符合国人心目中对“正剧”的界定。电视剧从近年开始,被媒体称为“ 国剧”。别看这十几年,中国电影市场悄悄壮大,隐隐有了赶超美国电影市场的愿景和趋势,但电视剧(也包括网络剧)的观众数才是我国影视观众中的大头儿。两百年前,“看戏”首先是看京戏,然后是看昆曲和其他地方戏曲;一百年前开始,“看戏”变成了首先是看京戏、各类地方戏,然后是看电影、话剧;到今天,“看戏”首先是看电视剧,然后才是看电影、话剧、各类传统戏曲。无论表演文艺的形式怎么流变,获得普及的是哪个门类,都要满足人们看故事、看人物冲突、看演技和特效等基本的观赏期待。其中,通过正剧的形式,去满足观众的期待,无疑是每个时代主流表演艺术的首要任务。虽然,导演和演员一直都嚷嚷演喜剧难,但在话剧舞台上,莎剧中悲剧的分量,一直是重于喜剧的——哪怕有《威尼斯商人》这样了不起的喜剧。同样,国内的任何一部舞台喜剧,其分量都不会超过曹禺的悲剧《雷雨》《原野》,也不会超过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这些交织了悲喜的“大戏”。影视的时代到来以后,大众对正剧的观赏,依然占据了其观赏愿景的主流。喜剧虽然多数人都喜欢,但喜欢之余,不会有多少真高过“娱乐”的评价。不管你是徐峥、沈腾、王晶、周星驰……这也是王晶感慨的喜剧名演员纷纷告别喜剧表演的深层背景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喜剧不好拍,正剧更不好拍。喜剧的难,在于接地气的同时要避俗气(当代人几乎做不到,更不要提再出现一个卓别林);正剧的难,在于悲喜元素的兼容,要好看,还要避免来自各个角度的质疑,这点几乎“难于上青天”了。比如《大秦赋》,演技在线,制作也算得上精良,但现有的人物关系和矛盾,使得全剧的长度显得拖沓了。不只是赵姬和嫪毐,秦王与吕不韦、秦王与太子丹的戏,也明显节奏太慢。既然叫《大秦赋》,灭六国的戏肯定是重头,但因为前面铺垫占去了太多篇幅,后面难免显得仓促。秦始皇上位的故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里太为人所熟悉,一部正剧只讲好了观众已知的部分,却没能贡献出普通人未知的历史细节,作为“正剧”,当然会被观众挑剔。是戏不好吗?不是。是资讯时代的观众,看着还不够解渴,再加上全剧动辄强调秦王嬴政心怀苍生,这就有点儿过了。难道我们的影视,还没有从“誓为历史上公认的暴君翻案”这一思维定势中挣脱出来吗?秦王的冷酷、无情表现得不够,一个在铁血中建立的王朝的精神气质就会把握不准,秦朝迅速覆亡的悲剧性就无法揭示彻底。正剧的魅力,历来都是分为两部分的,一是主创者的演绎、表现,二是观赏者的品评、议论,二者缺一不可。不只是历史剧。像《巡回检察组》这种现实题材的涉案大剧,像《装台》这样的当代生活与风俗大戏,都有值得观众挑剔和议论的空间。但人们的议论是有前提的,是有“准入门槛”的——戏必须要拍得好,能让不同的人都坐得下来、看得下去,哪怕挑剔着看下去,也是对剧集魅力的最大肯定。今天观众在网上的议论、批评,跟过去戏园子里名角儿出场,有戏迷来了声“倒好”是一样的。那种不满足和“苛求”背后,暗含了他们对艺术作品朴素的关心。媒体过去有一个用语——“全民热议”,想成为现象级的作品,这一点必不可少。一年前,现象级的电视剧作品是什么?是奇幻类的《庆余年》。一年后的今天,是正剧类的《大秦赋》《装台》《巡回检察组》,且涉及三个细分类型:历史、生活风俗、涉案。这样的变化,就是不小的进步。

电影资讯 平凡的荣 斗破苍穹 斗罗大陆 凡人修仙 吕铮 程武 穿越火线 三叉戟 狐妖小红 你好,李 庆余年 隐秘的角 三体 一人之下 魔道祖师 九层妖塔 重启之极 夏添 装台 大秦赋 有翡 风声 沉默的真 艾瑞克· 棋魂 三生三世 古董局中 双雪涛 紫金陈 唐人街探 锦衣之下

有用 (7)

评论加载中...